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6|回复: 0

新华全媒+·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江篇丨2400米极深地下!他们追寻宇宙“魅影”

[复制链接]

31

主题

0

回帖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发表于 2023-8-7 14: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7月3日在位于锦屏山隧道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一期外拍摄的中国暗物质实验(CDEX)合作组成员梁艺帆、景明坤、王钰锋、杨丽桃、聂奇缘、尹箐浩(从左至右)。锦屏山是位于金沙江第一大支流——雅砻江流域内的一座大山,顶峰海拔4410米。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就位于全长约17.5公里的锦屏山隧道中间位置,岩石垂直埋深达2400米。该实验室于2010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一期实验空间为4000立方米。投用以来,清华大学牵头的中国暗物质实验(CDEX)和上海交通大学牵头的PandaX两个暗物质直接探测合作组已取得30多项国际领先的暗物质研究成果。目前,依托该实验室二期工程建设的“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将于2024年底竣工。二期项目将形成4厅8室的整体格局,可利用实验空间超过30万立方米,可同时开展更多科学实验项目。除了暗物质探测实验研究以外,还将开展包括中微子物理、核天体物理、岩石力学等领域的研究。据中国暗物质实验(CDEX)合作组锦屏现场实验负责人杨丽桃博士介绍,“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项目竣工后,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将成为全世界岩石覆盖厚度最深、宇宙射线通量最小、可用空间最大、交通方便、综合设施完备的国际一流地下实验平台。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7月3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杨丽桃博士(右)与实验组成员梁艺帆(左)、王钰锋在工作中。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7月3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杨丽桃博士(右一)与实验组成员讨论实验细节。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7月3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杨丽桃博士在检查实验数据。、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7月3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杨丽桃博士在检查实验装置的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这是7月4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排水洞拍摄的杨丽桃博士。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7月4日,杨丽桃博士走向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C厅。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7月4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C1厅,杨丽桃博士在检查大型低温液氮屏蔽装置情况。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7月3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杨丽桃博士在检查实验装置运行情况。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7月3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杨丽桃博士(左)与实验组成员聂奇缘讨论实验数据。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7月3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杨丽桃博士站在厚达1米的聚乙烯门内检查设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7月3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实验组成员聂奇缘在检查实验数据。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7月3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实验组成员景明坤在检查实验数据。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7月3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实验组成员王钰锋将液氮灌入小型液氮罐中,为探测器测试做准备。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7月3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实验组成员王钰锋(右)和梁艺帆将液氮灌入小型液氮罐中,为探测器测试做准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7月3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实验组成员利用模拟装置,训练装配1公斤级高纯锗探测器,为开展第三代百公斤级高纯锗暗物质实验做准备。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7月3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实验组成员对准备采购的铜样品进行本底辐射检测。这是在检测前打磨铜样品的氧化层。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这是7月4日拍摄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C厅洞壁上的防水抑氡层。该防水抑氡层有10厘米厚,可以有效防止岩洞内地下水的渗透以及抑制岩层内的有害气体氡气扩散。新华社记者金立旺 摄7月4日,工人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工程建设现场施工。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这是7月4日拍摄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所在的锦屏山隧道口以及旁边的雅砻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来源: 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